2025 年 3 月 19 日,輝達(Nvidia)在美國加州聖荷西舉辦的 GTC 2025 大會正式揭幕,創辦人兼執行長黃仁勳發表主題演講,向超過千名現場參與者與全球線上觀眾展示輝達在 AI 與機器人領域的最新突破。本次大會於 3 月 17 日至 21 日舉行,匯集醫療、交通、零售及電腦產業等各界代表,黃仁勳以「AI 工廠」概念為核心,宣布 Blackwell 全面量產、Dynamo 作業系統開源、Groot N1 機器人模型開源,並揭示未來技術路線圖。以下為演講重點整理。

Blackwell 量產啟動:AI 算力新高峰
黃仁勳宣布,Blackwell 架構已進入全面量產階段,其搭載 NVLink 72 的超級電腦具備每秒 1 exaflops(百億億次浮點運算)的算力,相較前代 Hopper 提升 40 倍。他指出:「我們正從資料檢索走向生成式運算,AI 工廠是未來的核心。」Blackwell 針對推理需求的爆炸性成長進行優化,特別是推理模型從單次生成轉向多步驟推理,所需算力激增百倍以上,奠定其作為 AI 基礎設施的關鍵角色。
Dynamo 開源:AI 工廠的靈魂
為提升 AI 運算效率,輝達推出開源作業系統 Nvidia Dynamo。黃仁勳表示:「Dynamo 能動態分配算力,把前置處理跟解碼分開,提升生成效率。」模擬顯示,Blackwell 搭配 Dynamo 在 1 兆瓦資料中心,每秒可生成 400 萬個 tokens,遠超 Hopper 的 250 萬個。他強調,Dynamo 是「AI 工廠的作業系統」,其開源將促進全球開發者參與,推動產業升級。
GeForce 5090 亮相:AI 革命電腦圖形
黃仁勳展示最新 GeForce 5090,紀念 GeForce 問世 25 周年。他表示:「GeForce 帶來 CUDA,CUDA 啟動 AI,而 AI 如今反過來革新電腦圖形。」GeForce 5090 採用 Blackwell 架構,體積較前代縮減 30%,散熱效率提升 30%,並實現 100% 路徑追蹤即時渲染,每像素透過 AI 推算 15 倍資料,展現 AI 在圖形處理的突破。

Groot N1 開源:機器人新篇章
演講中,黃仁勳宣布通用人形機器人模型 Groot N1 正式開源,標誌物理 AI 的里程碑。他解釋:「慢速思考系統讓機器人感知並推理其環境和指令,計畫正確的行動;快速思考系統將計畫轉化為精準且連續的機器人動作。」Groot N1 能操作日常物件並執行多步驟任務,並透過開源加速全球機器人開發。他預測:「一切移動的東西都將自主化。」

Omniverse 與 Newton:模擬與訓練利器
黃仁勳介紹,Omniverse 與 Cosmos 透過合成數據生成,解決機器人訓練的數據難題。他說:「訓練機器人需要巨大的數據量,網際網路規模的數據提供常識和推理,但機器人需要動作和控制數據,這很難獲取。」此外,與 DeepMind 及 Disney 合作的 Newton 物理引擎問世,「這是完整的即時模擬,這就是我們未來訓練機器人的方式。」Newton 支援精細剛體與觸覺反饋模擬,強化機器人動作精準度。

未來路線圖:年年升級
黃仁勳公布輝達技術藍圖:2025 下半年推出 Blackwell Ultra(算力提升 1.5 倍);2026 年登場的 Vera Rubin(900 倍 Hopper 算力);2027 年的 Rubin Ultra(15 exaflops)。他強調:「AI 基礎設施得提前好幾年準備,現在就該動起來!」此年度升級策略旨在協助企業規劃 AI 發展。

AI 工廠與企業應用
黃仁勳提出「AI 工廠」概念,認為資料中心將從傳統運算轉向生成式運算。他展示與 Cisco、T-Mobile 等合作的邊緣 AI 解決方案,以及與 GM 合作的自動駕駛技術,並宣布推出 DGX Station 等企業級產品,支援資料科學家與研究者。他表示:「AI 將進入每個產業,從雲端到邊緣,從企業到機器人。」
